生物質作為唯一可再生碳源,在催化轉化為對標石油基的高附加值化學品方面具有巨大潛力,其高氧含量使得轉化為含氧化合物更具吸引力和原子經濟性。在各種生物質衍生含氧化學品中,二元酸受到了相…
近年來,新能源、人工智能及信息通訊等領域的快速發展使得相關器件尺寸不斷微小化,器件所用材料的特征尺度也不斷向亞微米甚至納米尺度減小。然而,這些微…
5月23日,廣電計量(002967)與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臺浙江區域中心-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在廣電計量生命科學事業部廣州實驗室舉行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雙方…
人工肌肉是模仿動物肌肉功能的新型驅動器,多用于軟體/柔性機器人,對未來更具人機親和力的仿生機器人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在眾多人造材料中,液晶彈性體(LC…
近日,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508組)吳忠帥研究員團隊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團隊合作,在3D打印石墨烯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方面取得新…
作為目前光伏行業新興的研究熱點,鈣鈦礦/硅疊層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在過去的8年內迅速提升。目前剛性鈣鈦礦/硅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經達到了33.9%,超過了傳統晶硅29.4%的理論極限效率…
近年來,我國冶金、特種加工、汽車、航空航天等行業的技術升級,對1000℃以上的溫度精確測控需求日益增長。負溫度系數(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熱敏電阻由于其靈敏度高、響應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彭新華教授、江敏副教授團隊在極弱磁場量子精密測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利用暗態自旋實現極弱磁場的量子放大,…
雙碳戰略下我國的能源結構轉型與國家能源安全,離不開清潔能源的規模化利用。2023年我國發電端新增裝機量中,以風電、光伏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占比首次突破50%。因此,風光配儲已經被提升到國家發…
可穿戴設備、柔性顯示屏以及便攜式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對柔性微型電子組件的需求日益增長。其中,高密度柔性微型電感器作為電力轉換和信號處理的關鍵元件,在提升設備性能、降低能耗以及實現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