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下游】導讀:汽車芯片短缺已經不是短期問題,早在2020年12月份,南北大眾就曾因汽車芯片短缺問題而停產。如今“芯荒”還未緩解,“電池荒”又來了!
1、“電池荒”來了
2020年6月10日,央財經發布一則新聞稱“芯慌”致全球300萬輛車停產,道出了目前汽車芯片短缺的事實。汽車芯片短缺已經不是短期問題,早在2020年12月份,南北大眾就曾因汽車芯片短缺問題而停產。如今“芯荒”還未緩解,“電池荒”又來了!
今年以來,特斯拉、蔚來汽車、蔚藍鋰芯等均表示動力鋰電池將出現供應短缺問題。
據SNE Research預測,到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達406GWh,而動力電池供應預計為335GWh,供需缺口約18%。到2025年,供需缺口將擴大到約40%。
2、需求端: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增拉動動力電池需求增長
――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猛增
從需求端來看,電池荒主要是受到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的動力電池需求的增長影響。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整體呈增長趨勢。2020年,在醫療衛生事件的影響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仍然實現了9.98%和10.9%的增長。
2021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較快。6月,受到車用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我國汽車產銷呈現同比下降,但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依舊保持高速增長。2021年1-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1.5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均增長2倍。
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帶動了動力電池裝車量的增長。2021年5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共計9.8GWh,同比增長178.2%;1-5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41.4GWh,同比增長223.9%。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對動力鋰電池需求量的增長使得動力電池企業訂單火爆。
――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
除了來自我國的動力電池需求外,歐洲也是我國動力電池重要的增長來源。由于歐洲本地動力電池產能較低,因此車企多依靠進口中日韓企業的電池。2019年,歐洲占我國鋰電池出口總額比重達到了25.3%,歐洲對2019年我國鋰電池出口金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58.6%,成為主要增長動力來源。
2020年,盡管醫療衛生事件導致汽車整體銷量暴跌,但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同比增長142%,這與歐盟嚴格的節能減排
標準以及各國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有直接的關系。2020年,歐洲以高達136.7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據了全球43%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成為全球第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隨著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歐洲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將大幅增長。據T&E估計,按照歐盟的碳排放目標,2025年歐洲動力電池需求量有望達174GWh,到2035年將達485GWh。
3、供給端:鋰電池受原料影響,供應緊張
需求量大增的同時,動力鋰電池原料卻供不應求。由于全球鋰礦、鈷礦、鎳礦資源多集中在海外,并被頭部礦業集團壟斷。2020年,部分礦山經歷了停產、破產、合并,目前供應端仍存在不穩定因素,有產能收縮或傾向于保守整合資源的可能性,導致原材料進口緊缺,供應較為緊張。
從近期動力鋰電池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能體現出目前動力鋰電池原材料的供應緊張。自2020年以來,電池級碳酸鋰的出廠價從較低4.2萬元/噸增至了9.5萬元/噸。近期,鋰電池材料出現了反季節上漲,價格一直維持高位。
4、面對“電池荒”,各企將如何破局?
――擴產增產齊上陣
面對“電池荒”,各企企業紛紛加緊布局產能。既有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電池企業或車企的獨資增產擴產,還有車企與電池企業深度合作布局產能,例如孚能科技將通過與吉利科技集團合資建設電池工廠來增產。
――布局研發新電池
除了布局動力鋰電池的產能外,各企還紛紛布局研發新電池,如鈉離子電池和固態電池。
在鈉離子電池方面,2021年5月21日,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公司股東大會上透露將于今年7月前后發布鈉離子電池。國內專注于鈉離子電池研發和制造的中科海鈉科技責任有限公司(中科海鈉)也曾表示,截至2020年,全球已約有20多家企業從事鈉離子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
在固態電池方面,我國布局固態電池企業眾多,其中既有寧德時代、輝能科技等電池企業、也有比亞迪、蔚來等車企。其中,輝能科技、贛鋒鋰業等企業已在建設固態電池產線,但實現投產企業較少并且產量較低。
綜上所述,目前由于需求端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鋰電池的需求急速增長,供應端又出現了供應緊張,因此造成了“電池荒”。目前來看,各企業試圖從產能和研發新電池兩個方面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