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安光所團隊在紅外光譜遙感分析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基于可變分解層雙樹復小波變換的大氣污染紅外光譜定量分析》為題發表于一區TOP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
主動式紅外光學遙感技術,可以實現開放路徑多組分痕量氣體遠距離實時監測。然而,由于開放路徑光程中無法避免水汽吸收等因子的交叉干擾,且大氣溫濕度波動、氣溶膠散射和光程擾動等諸多因素均會導致背景光譜的非穩態變化,影響紅外光譜定量分析的準確度。因此,如何在動態開放環境中獲取穩定而精確的背景光譜,成為制約主動式紅外光學遙感技術在高精度測量領域廣泛應用的關鍵性難題。
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新方法,將可變分解層雙樹復小波變換(VDL-DTCWT)與非線性最小二乘擬合(NLLS)結合起來進行一體化檢索方法。該方法一方面利用VDL-DTCWT在不同波段自適應重構背景,穩健提取多尺度、非穩態特征的背景信號;另一方面在NLLS前向模型中,將水汽等常見交叉干擾組分與目標污染物同時作為獨立吸收組分,建模并聯合求解,有效避免了組分吸收信號之間的串擾。
實驗證明,該方法在減少背景干擾和降低污染物濃度反演誤差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效果,大幅提升了主動式光學遙感在復雜環境下的測量精度與準確度。
該研究為開放路徑條件下的紅外光譜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也為相關光學遙感技術在復雜環境中的高精度測量提供了重要參考,解決了紅外光譜分析領域無法獲取穩定背景光譜的前沿技術難題。
秦玉勝博士后為論文第一作者,李相賢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本研究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的資助支持。
圖1. 基于VDL-DTCWT的背景光譜實時合成框架
圖2. 典型污染光譜擬合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