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平板顯示產業正處于多事之秋。近日,索尼和松下計劃就聯合開發OLED電視進行洽談,兩家企業除了產品研發合作外,還把合作延伸到生產環節。對于日漸式微的日本企業而言,選擇技術聯合開發、調整企業架構是其“重整旗鼓”的重要策略。
進入2012年以來,全球面板廠商從戰略和策略上進行調整,其中又以三星的改革最為徹底。在剝離面板事業部后,三星把重點放在半導體和整機,并計劃在今年7月1日將三星DISPLAY和三星MOBILEDISPLAY合并,全速進軍AMOLED研發。此舉引發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及中國臺灣液晶面板產業巨頭的“蝴蝶效應”。
為了追趕遙遙領先的三星,LGDisplay今年的策略也做了相當大的改變,除了在韓國加大玻璃基板制造和投入外,希望憑借柯達的白光AMOLED技術搶占AMOLED市場;友達在與日本出光材料合作后,又牽手索尼共同開發OLED電視產品;而奇美和夏普在廣視角技術和高穿透率的技術上的合作也使奇美在液晶面板新技術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可以看出,全球液晶面板企業不斷上演著合縱連橫的戲碼,而在這其中卻很少見到中國大陸廠商的身影。近年來,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華星光電在成功研制110英寸超高清顯示屏后,近日又投資國內目前最大尺寸的4.5代FPD研發試驗線項目。然而,技術不成熟、缺乏“魄力”仍是國內面板廠商的短板。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統計數據,2012年第一季度大陸54%的面板來自臺灣面板廠商,新技術面板產品仍以采購為主。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大陸面板廠商一方面要擴大產能和生產線規模,另一方面也要加強與國際面板巨頭的技術合作,才能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立于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