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第17屆“廣州國際照明展”上,記者了解到,今年的展覽面積比去年擴大了10%,歷史性地達到22萬平方米,而參展的照明企業數量也達到了2900多家,其中LED參展商達到1800家。
政策利好為LED照明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無限商機,但多種因素也正制約著LED產業的發展,行業標準的缺失就是其中之一。
政策利好,LED突進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8000家左右LED企業。2010~2011年,中國LED企業成功過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的總共有16家,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已有15家LED廠家陸續上市。
LED行業的快速發展源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1年,國家發布淘汰白熾燈路線圖,按照計劃,白熾燈將分5個步驟逐步被淘汰。這為LED照明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今年以來,LED產業的利好政策不斷。5月7日,科技部發布《半導體照明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規劃》提出,到2015年,半導體照明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半導體照明產品占通用照明市場的份額達到30%的具體目標。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會議決定安排22億元支持推廣節能燈和LED燈。5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對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等七大產業明確了發展方向。LED行業同時涉及節能環保和新材料兩大產業。
中國的巨大市場潛力吸引著世界各國的投資者。作為照明領域的國際巨頭之一的飛利浦于去年12月宣布在成都高新區建設LED專業照明項目,計劃5年內投資2500萬歐元,以完善其在中國的LED價值鏈,鞏固業界的領導者地位。
飛利浦照明專業照明解決方案業務部首席執行官MarcdeJong表示:“未來亞洲LED照明市場預計將增長70%~80%,而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中國正在更快地應用LED技術和產品。”
產業鏈前端標準不足
標準的缺失已經成為阻礙我國LED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譬如說,種類型號繁雜,質量參差不齊,且LED產品包裝標識無相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影響LED市場穩定發展及LED的環保健康形象。消費者在產品選用時無法區分選用,從而阻礙了LED產品的推廣。
據中國半導體照明/LED產業聯盟秘書長關白玉介紹,目前,我國LED半導體照明領域已經制定公布實施的國家和行業標準有96項,正在報批的有13項,正在制定的國家和產業標準有37項,加起來一共是146項。另外,加上我國以前制定的6項基礎性的國家標準,涉及LED產業的標準達到152項。
雖有這么多的標準,但是企業與消費者還是感覺標準不夠。究其原因,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理事長劉升平認為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LED產業鏈較長,標準要涵蓋全產業鏈,而消費者更關心的是產業鏈下游的標準,比如燈具生產的標準,給人的感覺就是標準少;二是LED的部分標準涵蓋在傳統照明產品中,比如,街燈和路燈的部分標準可能也是LED的標準;三是LED的發展速度特別快,每三五年就會有較大的變化,而標準的制定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
而在關白玉看來,我國的152項標準遠遠不能滿足產品生產的要求。152項標準中,涉及燈具和光源的標準達到44項,在146項中占了一個很大的比重,基本滿足了產品生產的要求。但是產業鏈前端的標準還遠遠不能支撐產業的發展。
然而,在MarcdeJong看來,對LED不能過多設置標準,因為它還是一個年輕產業,否則將影響它的發展和創新。
LED標準體系已編制完成
LED標準制定工作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2011年10月,為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推動我國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國家標準委員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住建部、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司(局),成立了“半導體照明(LED)標準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總體協調和全面推進標準體系建設工作。
據關白玉介紹,LED標準的制定工作已經成為國家標委會和工信部等部門工作很重要的一項內容。按照大產業鏈的思路,半導體照明標準領導小組制定了標準體系和標準研究制定計劃,目前標準體系已經編制完成,正處于認證階段。同時,有關部門還將加大對已公布實施的標準的宣傳和貫徹。
6月10日,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在新光源產業基地進行了《LED照明標準光組件項目實施方案》宣講會。據悉,該《方案》是在廣東省科技廳指導下研究出臺,這意味著,以后廣東LED企業生產的光組件都要執行這一標準。